初春时节,万物复苏
走进新会镇猫山村
漫山遍野的柑橘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
近年来,猫山村依托柑橘产业
走出了一条“甜蜜”的乡村振兴之路
2月17日,记者来到猫山村柑橘基地,包装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基地业主朱派超正与来自外地的水果收购商洽谈合作,一筐筐新鲜采摘的耙耙柑经过分拣、包装,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我和他们合作有三年了,猫山村的柑橘品质非常好,我们合作得十分愉快。”水果收购商 孙斌说道。
猫山村柑橘基地种植了爱媛、耙耙柑、青见、沃柑4个品种,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柑橘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基地年均产量达170万斤以上,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这份“甜蜜”事业离不开朱派超和妻子周冬梅的辛勤付出。2014年,朱派超带着柑橘种植技术,跟随妻子从资中县来到猫山村,开启了他们的创业之路。朱派超负责技术和管理,他不断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从育苗、嫁接,到病虫害防治,逐渐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种植经验。
创业初期,基地主要依靠传统模式销售。2021年,周冬梅敏锐地捕捉到电商发展的机遇,开始尝试网络直播带货。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如今平均每日销量300余单,周冬梅用真诚和热情,打开了线上销售的“新天地”。如今,线上销售额已占基地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目前销路不愁,接下来,我们还要把品质再提升。现在网上一年的营业额达300余万元,我们争取做到5、600万元。”说到未来的发展朱派超充满了信心。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朱派超和周冬梅成为了当地致富的“带头人”。猫山村村两委与柑橘基地合作发展村集体经济,以入股分红形式种植柑橘100余亩,助力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3万余元。基地还积极吸纳当地村民就业,每年带动务工300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3500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平时在基地务工,一天能挣70块钱,还有土地承包分红的钱,一年下来能多挣好几千块钱。”新会镇猫山村村民 周永华高兴地说道。
站在猫山村山脚下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柑橘树郁郁葱葱,白色的薄膜下,一个个金黄的柑橘像小灯笼般挂满枝头,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这片充满希望的果园,不仅承载着朱派超夫妇的创业梦想,更承载着猫山村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新会镇武装部长、副镇长 王熙说,“我们不仅为基地提供技术帮助,还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他们支持,希望能用项目带动项目,更好地发展乡村振兴,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