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收割水稻时会提前两周对农田排水,避免沤坏风险,收割完毕后再用旋耕机旋一遍,以免影响土壤肥力。”9月6日清晨,在遂宁高新区保升镇和兴村,连绵不断的稻田如油画般在眼前展开,饱满的金色谷穗沉甸甸地垂着,等待新一轮的收割。
村里的水稻种植大户陆名康在田边蹲下,用手托起一枝谷穗,检视着今年的收成:“我在这边承包了30多亩地种水稻,今年改完高标准农田后大概每亩产量是1200斤,每亩地比去年能多收100斤。”据陆名康透露,今年种的水稻品种为川优6203小香谷,收割机则来自保升村村集体农业公司,租用很方便,通过收割机收获,能节约40多个人工,半天就能收完。
据了解,遂宁高新区2024年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任务共计1万亩,涉及保升镇和兴村、观山村、宝凤村、太和桥村等,其中和兴村作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先行村,已全面完成约1200亩提升改造工作。
“以前这边没有路,全部都是泥巴,荒草丛生。现在修路后两边也有了水渠,可以自动排水,更利于稻谷生长。”陆名康表示,“连亩成片”后也更方便机械化作业,无人机、旋耕机、收割机等多功能农机一齐“上阵”,大大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稻谷产量也提高了,老百姓实现了户均增收,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被全面调动起来。
自今年1月以来,保升镇全镇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计划完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和供、排、蓄水等附属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5000余亩,其中大春前完成的1500亩已全部用于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还有2000余亩引进了天泰优808、川华优71、川优6203等优质水稻新品种,预计今年全镇水稻产量可达1200余吨,较2023年增产100余吨。
目前,保升镇已初步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耕、种、收机械共20余台,计划今年底建成区级农事综合服务中心1处,包含育苗基地1座、粮食储备库1座、烘干房1座、农机20余台。“我们将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良好条件,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遂宁高新区保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熊元浩说。
近年来,遂宁高新区坚持“1234”总体思路,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动黄油菜、水稻等全产业链建设,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目前,遂宁高新区耕地面积保有量2.4万亩左右,粮油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约3万亩,今年园区水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0.04万亩,同比增长25%。截至目前,已完成小春生产任务0.64万亩、大春播种面积约2.3万亩,以及650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同时,园区还争取了惠农补贴资金320余万元,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遂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忠海表示,下一步,遂宁高新区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业综合示范带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建设高标准农田这一契机,发展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强龙头”的发展格局,助推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