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民生实事 擦亮幸福底色|遂宁已有4.5万名困难学子获义务教育生活补助及高中国家助学金

今年,遂宁市将“为家庭经济困难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分别提供生活补助、发放国家助学金”纳入重点民生实事,计划惠及35936名学生,截至目前,已惠及4.5万名学生,进一步减轻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大英中学现有学生7000余人,本学期有1292人申请享受到了普高助学金,大英县居民代金普的孩子小代就是其中一位,他申请的是普高助学金最高档次,一学期助学金为1650元。代金普于2019年因突患帕金森综合征失去劳动能力,只能靠妻子在外务工维持家庭生活。当代金普在孩子班级微信群了解到资助政策后,便提交了资助申请。

“整个申请过程很顺利,流程也比较简单,主要就是按照学校发放的申请表如实填写家庭和个人信息。这项政策确实很好,减少了家庭的一些后顾之忧。”代金普说。

“学校严格执行‘三级认定’机制,整个流程公开透明,严谨规范。”大英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段吉锋说。

在大英县实验学校上学的小周一直由奶奶抚养,由于家庭没有固定收入,小周便申请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补助,一学期享受生活补助312.5元。据了解,大英县实验学校共有242人享受到了该项补助。

记者从大英县教育局了解到,大英县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宣传栏、告知书、家长会等方式,提前做好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同时设立公开举报的电话,向社会及学生、家长公示,积极收集、发现学生资助评审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查核实处理。

“下一步,我们将在动态和常效上下功夫,通过定期回访受助学生,动态调整资助力度以及数据保护等措施,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有效果、有温度。”大英县教育党工委委员、副局长周建桦说。

近年来,船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民生,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救助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船山区教育局通过“政策全覆盖、精准识别、多元帮扶”三项机制,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学段资助体系。

在船山区燕山小学校上学的小王成绩优异,但从小双腿残疾,无法正常行走。为了保障小王正常上学,同时照顾小王在学校的生活,小王的妈妈每天只能陪读无法外出务工,小王便申请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补助,一学期享受生活补助312.5元。

据了解,2025年春季学期,船山区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生活补助586.45万元,惠及学生12874人次。

“船山区教育局创新举措、精准发力,‘大数据+资料核查’精准识别,联合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动态更新困难学生数据库,确保不漏一人。‘资助+育人’双轨并行,开展资助政策宣传、资助育人故事宣讲等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资助流程,探索“智慧资助”平台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船山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刘泽生说。

接下来,市教育局及各级学校还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关注政策落地效果,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动态调整,以更全面、更公平的方式保障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益,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