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工作关乎企业发展、社会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知识产权进企业
主动服务促发展
6月27日,遂宁市知识产权促进中心会同大英县市场监管部门,来到大英县创新创业智造产业孵化中心,“一对一”“面对面”为企业现场答疑解惑知识产权相关问题,指导在孵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体系化建设,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将必要专利构建专利池,谋求竞争优势,有效化解“专利丛林”造成的技术风险。
四川灵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大英县创新创业智造产业孵化中心的一家在孵技术型企业,主要从事膜分离技术研究、产品生产及应用开发。当前,企业正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考核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质量及数量。
“目前我们企业专利比较少,离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要求还有点远,市场监管部门上门了解情况后,为我们专利申请提质增量进行了出谋划策。”四川灵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补发忠告诉记者,他们将加强与市场监管局的沟通,不断提高企业专利挖掘能力,从创新成果中提炼出具有专利申请和保护价值的技术创新点,把知识产权丰富起来。
大英县创新创业智造产业孵化中心通过开展集中培训、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在孵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研发能力、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帮助企业快速成长。据悉,目前该中心已签20余家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
记者了解到,聚焦本市各级孵化器、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供给不足的问题,今年我市知识产权促进中心以遂宁知识产权大市场为工作主阵地,开展“你托我管·知惠遂企”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
“目前我们在对本市的各级孵化器、小微企业进行走访摸排,了解他们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遂宁市知识产权促进中心副主任冷翔说,企业确认托管后,将引入国内知名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规划布局、风险监测、转移转化、金融服务等一揽子服务。
保护知识产权
优化营商环境
保护知识产权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公安局、遂宁海关等多部门,对市城区电子产品、建材家居等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开展了一系列联合执法检查行动,严查商标侵权、假冒专利、专利标注不规范等行为,并督促经营者加强自律意识,规范经营,共同抵制侵权假冒产品流入市场。
在位于市城区凯旋路的一家通讯体验店,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这家店主要销售某品牌手机、电脑、手表、充电器、耳机等,店内装潢、陈设等均突出使用该品牌商标标识,但未能现场提供该品牌方授权经营的相关文件,涉嫌侵权。执法人员查验了该门店的经营执照,并对工作电脑内的经营记录进行了截图保存。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管理科科长杜碧科告诉记者,未经品牌授权使用品牌商标标识,不仅侵犯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影响当地营商环境,还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市还深入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行动、商品地理标志品牌经济培育行动,建立知识产权仲裁、调解、行政裁决、司法保护等渠道衔接机制,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能力,为创新主体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有效注册商标28278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21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515件,收集高校可转化专利2000余项,并针对电子信息及锂电行业整理出196项专利,形成专利汇编。
下一步,我市将引入国内知名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我市锂电新材料和印制电路板开展专利导航,为创新主体提供“一企一策”合理化指导建议,助力我市重点产业更好地利用和挖掘专利资源,加强专利管理和运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